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網訊 8月20日,由清華大學、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騰訊公司共同舉辦的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行。本屆小會是2023全國科普日科普專項行動、宋慶齡少年兒童未來科學日系列活動,主題為“用AI改編世界”,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及業界專家為青少年量身定制“AI探索一日之旅”,從“國家AI戰略”“大模型技術前沿”“AI創新應用”“科幻中的AI現實”等維度,帶領青少年系統了解AI前沿技術、暢想未來智能世界,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熱情。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沈蓓莉表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對于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舉辦科學小會是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愿與社會各界更加緊密合作,搭建平臺、整合資源,持續打造特色項目,共同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表示,清華大學正通過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與騰訊等科技企業推動產學研合作等系列行動,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重要支撐。期待更多青少年通過科學小會,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把握時代機遇,用AI創造美好未來。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副總裁、騰訊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李航分享了與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聯合調研中的發現:有近70%家長認為AI和編程對孩子非常重要,但一半以上青少年未接受過AI啟蒙;54%的家長認可應在家庭教育中為孩子啟蒙AI,但只有0.9%的家長能做到。他表示,騰訊將于9月1日推出“AI編程第一課”,以小程序為載體,為全國零基礎青少年提供AI和編程啟蒙平臺,幫助青少年在實踐中認識AI,培養科技能力。
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分析了目前AI技術的發展階段,并在會上首發由戰略咨詢院王小梅研究員團隊利用AI算法繪制而成的《2023 AI技術圖譜》;作為電影《流浪地球2》的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元卓結合電影人物和劇情,解讀了2044年的科技發展設定;騰訊AI Lab語音技術專家研究員王珺,為青少年講解AI如何向人類學習“能聽會道”;騰訊開悟平臺負責人劉林則展示了開悟平臺的功能、AI訓練方式以及智能決策在賽事中的應用。
此外,部分專家還做客“科學家開講啦”直播間,通過“騰訊會議·活動”與全網青少年深度交流互動,解答青少年最好奇的AI問題,也結合自身經驗,為家長關心的教育問題提供參考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科學小會定向邀請了江西、甘肅、新疆等多個省市邊遠鄉村的100多個孩子來到清華大學,近距離感受科學家言傳身教,啟蒙AI和編程。
據悉,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自2019年起,已連續舉辦五年,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嫦娥之父”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等32位頂尖科學家和行業專家為青少年解讀宇宙探測、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領域前沿科技奧秘??茖W小會于2022年列入全國科技活動周輪值主場活動,目前已有近5400萬青少年通過線上線下參會。(宮辭)